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,金融政策精準發力。其間,以大數據、AI等為核心的金融科技企業也在尋求更多發展機會,為疫情之下的中小微企業提供服務。
疫情下金融科技“大會戰”
這場疫情給中小微企業帶來一定沖擊,相關部門出臺多項舉措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支持。如央行2月底在部署金融支持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工作時,強調要把再貸款、再貼現快速精準落實到位,為企業有序復工復產提供低成本、普惠性的資金支持,切實解決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的債務償還、資金周轉和擴大融資等迫切問題。銀保監會已單獨或與其他部門聯合出臺了9份文件,3月1日會同人民銀行等發布《關于對中小微企業貸款實施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的通知》,對符合條件、流動性遇到暫時困難的中小微企業貸款,給予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安排。
“隨著復工復產的有序推進,國家大力實施金融扶持政策,號召金融機構對小微經營者精準放貸?!?月12日,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研究所執行所長、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宋科在發布一份研究報告時提出,銀行和金融科技企業合作,可以讓銀行更好地融入用戶場景、觸達小微經營者等長尾人群,雙方形成優勢互補,更好地實現精準扶微。
記者注意到,在疫情期間,金融機構的科技實力得到增強,科技成為“線上金融”“非接觸式”等金融服務得以實現的基礎。同時,一批金融科技企業進一步尋求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,發揮自身大數據、AI、區塊鏈等技術優勢,為中小微客戶提供授信審批、現金管理等多項在線金融服務。
“疫情期間,金融機構對線上風控需求增加,公司的核心AI產品——自動化建模平臺得到了金融機構的關注?!鄙钲谝患医鹑诳萍脊鞠嚓P負責人告訴《金融時報》記者,“我們還設立了抗疫專項資金,聯合合作伙伴為符合條件的用戶紓困解難?!?
“技術派”需有硬核科技實力
大中型銀行擁有強大的資金實力和專業的風控技術,那么,金融科技企業與之合作的契合點何在?
在一些金融科技企業看來,他們擁有觸達海量小微企業的場景優勢以及核心的技術創新能力。在宋科發布的研究報告中,中國的銀行與金融科技平臺通過互聯網信貸聯營優勢互補、資源共享,正在走出自己的金融既“普”且“惠”之路。而金融科技企業在應對疫情沖擊方面表現出的這種獨特優勢,歸因于其數億個人用戶及近億商戶的場景能力。
還有專家提出,金融科技企業尋求與金融機構的合作或者成為“應用型輸出”公司,必須有特定的技術和創新,而且這種技術創新還需具有不斷迭代的能力。
多家金融科技企業表示,公司通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金融科技創新,賦能持牌金融機構,解決行業痛點。據了解,在服務小微企業過程中,飛貸金融科技推出量化風控平臺,支持客戶精準立體分層,已經在多家合作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實測;薩摩耶金服推動行業線上化、流程化、智能化,在疫情期間讓用戶體驗到“非接觸式”金融服務;數禾科技布局人工智能領域,探索計算機視覺、語言識別與自然語言處理、深度學習等技術在消費金融業務中的應用,智能機器人成為此次疫情中推動其業務平穩運轉的關鍵力量。
金融與科技合作的空間
一些業內人士認為,非典推動了電子商務和網上銀行的加速發展,此次疫情發生后,金融科技的價值更加凸顯,金融的數字化發展也必然提速。
這意味著銀行等金融機構一方面將進一步加強自身的金融科技實力,另一方面也為科技企業提供更多合作可能。事實上,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在幾年前就開始探索合作之路。截至目前,工農中建四大行與BATJ等互聯網企業簽署合作協議,試圖優勢互補、合作共贏。
有專家認為,我國擁有全球最大的銀行體系,有將近5000家銀行。未來,包括銀行在內的傳統金融數字化轉型之路還很長,這或許能成為金融科技企業發展的重要突破口。
針對服務小微這一長期課題,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研究所聯席所長曹彤認為,中小微企業貸款難問題是長期存在的,傳統的方法很難去解決,一定是通過數字化來解決,而且這種數字化一定是銀行與外部場景及金融科技機構協作完成的。
“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中國金融科技向‘金融+人工智能’時代加速邁進,AI、區塊鏈等技術在為中小微客戶提供授信審批、現金管理等在線金融服務方面展現出優勢。未來,我們仍將把更多注意力、更多的資源放在技術研發與輸出上,與金融機構合作伙伴實現共贏?!?上述深圳金融科技公司相關負責人說。